2008年11月11日 星期二

反對藍綠二分法,拒絕媒體汙名化

陳雲林訪台期間,許多媒體在報導民眾抗議陳雲林時,將無論是理性集會表達訴求,或是丟石塊甚至丟汽油彈者,都以"民進黨的支持者"或"綠營人士"稱之,甚麼時候"反對陳雲林訪台"的民眾,就等於"支持民進黨的民眾"或"綠營人士"了?抗議民眾中,光是我所認識的朋友,就包括了因為"支持西藏獨立"、"反對中國支持緬甸軍政府"或"抗議中國人權紀錄惡劣"等原因而利用這次機會前往抗議中國特使陳雲林,這些朋友不見得都支持民進黨或所謂的"綠營",更別提那些暴力分子了。

當媒體紛紛用藍綠二分法,將少數缺乏理性以暴力滋事者歸為"綠營人士"或"民進黨支持者"的同時,卻巧妙的極盡保護"藍營"或"國民黨"的形象,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日前愛國同心會(在藍綠二分法中屬深藍團體)成員數次暴力攻擊曹長青、許世楷及陳水扁等人,各媒體報導時都說"某某某遭愛國同心會成員暴力攻擊",而非"遭藍營人士"或"遭支持民國黨人士"暴力攻擊。

這些親國民黨、親中國的台灣主流媒體,看似無意卻有計劃將所有反國民黨,反中國、或認為堅持台灣主權獨立的個人、組織或團體,以及街頭暴力偏激份子通通綁成“綠營“或“民進黨支持者“,目的就是要讓大眾先入為主認為反國民黨、反中國或獨派民眾都是極端不理性的社會亂源,傳播學上稱為選擇性的認知,從此這些團體無論多麼的理性論事,大眾也聽不進去了。

多年前,這些媒體成功的將"台獨"汙名化成"台毒",將大多數是"堅持台灣主權獨立於中國之外"的溫和獨派團體,抹黑成"欲將外省族群趕回中國",或"不惜和中國開戰也要立刻宣佈台灣獨立"甚至"不會說台語(河洛話)的人去滾出去"等極端言論劃上等號,讓"台獨"這個名詞即便在當下超過半數台灣人認為"台灣主權獨立於中國之外"的時代都依然彷彿票房毒藥。

如今這些媒體故技重施,台灣民眾不能不察 。

本文刊於李登輝學校校友通訊2008年11月號